【PConline 評測】超極本正在朝變形、觸控的方向發(fā)展,到目前為止,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擁有不同形態(tài)、不同操作方式的產品,它們的模具設計正在逐漸固定下來,通過觀察我們可以大概總結為5種——翻轉式、滑軌式、摩天輪式(戴爾XPS12)、雙屏式以及分拆式。每一種設計方式都有不同的權衡且取舍考量也相對復雜,而此時設計思路的不同也成為了變形產品朝差異化方向演變的根本。 五種變形方式各有千秋,這其中屏幕與鍵盤可分拆式的模具設計最為常見,也最適合在平板形態(tài)下操作,該類變形超極本的特性都是將主板、電池與屏幕融合(類似于一體機),鍵盤方面則是內置第二塊電池以及擴展接口,由于形態(tài)單一,各個廠商所推出的產品也大同小異,所以如何在市場中突出自身還必須擁有獨有的競爭屬性,而今天要說的ThinkPad X1 Helix就是一款容易讓人記住的產品。 Helix中文譯為螺旋,而X1 Helix也是ThinkPad超極本家族中第二款支持變形的產品(第一款為S230u)。它處于Tablet 2和X1 Carbon的中間地帶:Tbalet 2為適用于輕計算的X86平板電腦,X1 Carbon則是在傳統意義筆記本電腦形態(tài)的演變。而更加強調“變形”的Helix既可以徹底擺脫鍵盤以平板電腦形式來使用,又可以連接鍵盤變身一臺標準超極本——可拆分式的Helix徹底完善了ThinkPad產品線。
為了給用戶帶來優(yōu)質的操作體驗,可拆分式產品的屏幕端都會控制得很薄(厚度在10mm左右),受到機身空間的限制大都會采用功耗很低的ATOM或者是ARM處理器,ThinkPad X1 Helix卻在11.6mm屏幕端厚度的前提下大膽使用了17W的酷睿i5\i7處理器,而配合鍵盤端的操作變化,Helix也緊隨Yoga和Twist,創(chuàng)造了4種獨特的使用模式。此外,ThinkPad X1 Helix還有很多與眾不同的細節(jié)設計,下面就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。 ■ ThinkPad X1 Helix:傳統超極本形態(tài)
與大部分該類型的產品相似,連接屏幕與鍵盤后的ThinkPad X1 Helix在形態(tài)上和一般的觸控超極本基本無異,除了一襲黑衣以及Logo,在它身上我們看不到一絲ThinkPad的標志性元素,當然這也是ThinkPad在創(chuàng)新階段機種進化過程中的普遍現象。但當手指觸到那磨砂且細膩的機身表面時,我可以很確定這就是ThinkPad。
Helix的平板特性使得屏幕面積不能過大,它采用了11.6英寸的IPS顯示屏,但分辨率卻達到了1920×1080,所以顯示的內容更為細膩——全高清屏幕在高端超極本以及平板電腦身上正在逐漸成為主流。同時,較小的屏幕造就了“嬌小”的身軀,雖然Helix的重量與一般超極本相差無幾(整機重量1.665Kg),但實際手持力臂更短、更容易保持平衡,所以也相對更為輕松。 此外,Helix的屏幕端與鍵盤端的重量基本一致,所以用戶也無需擔心在筆記本模式下點擊屏幕會出現“頭重腳輕”的情況,同時,屏軸的阻尼和牢固性體現了ThinkPad的優(yōu)勢,觸摸屏幕過程中十分穩(wěn)固。
揚聲器的隱藏在屏幕下方,這樣的設計十分合理,無論是筆記本模式還是平板模式,聲音的傳播變得更為直接,與此同時,Helix還配備了杜比家庭影院V4音效的調試程序,通過實際試聽,立體效果明顯且具備一定的穿透力,看電影或者聽音樂都能帶來十分不錯的表現。
筆記本模式下,鍵盤的地位變得很重要,而在Helix身上我們也能夠看到未來ThinkPad大家族鍵盤設計的演變趨勢,這里要重點描述的就是Ultranav。為了讓觸控板的面積更大、更符合手勢操作的系統特性,未來ThinkPad將“取消”TrackPoint下方的左右按鍵和滾動按鍵,它們將徹底與觸控板融合,所以觸控板的上端將代替被“取消”的按鍵,也就是說觸控板上端也變得可以按壓。不過這樣的改變需要用戶花時間去適應,在實際操作過程中,我能夠明顯的感到左右按鍵的高度不夠,并且硬度過高,短時間內就會疲勞,同時,由于按鍵與觸控板融為一體,在點擊按鍵的時候,鼠標指針容易發(fā)生漂移,感覺十分不快,作為一個一直將ThinkPad觸控板禁用的用戶,我表示在Helix身上已經開始嘗試使用觸控板了——也許在觸控屏以及手勢操作的驅使下,小紅帽也將離ThinkPad遠去。
筆記本模式下的接口配置,Helix的數量與種類與同類型的產品相差無幾,分別為兩個USB3.0、電源適配器接口以及mini DP。所有的接口都位于機身后端,在每次插拔USB設備的時候,使用者都必須將屏幕壓低并轉動機身,稍有不便。
|